但统计表明,美国的自愿减排措施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点击二焦点关注道家思想对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借鉴关键思路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谨防自然对人的报复,同时蕴含着将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朴素思想记者:道家思想能否为人类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任法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免遭日益变坏的厄运,道家思想也从自身角度出发给出了答案:必须把人对自然万物的所作所为加以严格的道德评判。由此可见,道家的戒条中制定了很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对自然的活动,提出了保护环境的要求,使道家思想的生态理念原则具有了约束性和强制性,成为必须遵守的条文。
三是可以在局部范围内,促进社区和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宫观一方面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比如建筑房屋、耕种土地、砍伐树木等。二是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宫观周边的水资源,科学处理生活污水。道家思想认为生态系统具有规律性,这就是道。
以地为母,得衣食养育,不共爱利之,反贼害之。自然不只是被动的受体,不是任人恣意掠夺的,它也可能报复人类。但大约24%的城市的年均浓度值仍然高于24小时均值。
公众对环境质量的了解得益于有效的知识传播,而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决策实施的彻底性。我们想知道,亚洲空气质量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改善亚洲空气质量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话人 彭艳 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国项目总负责人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蔚点击一焦点关注如何改善亚洲空气质量关键思路齐心、科学、长期和有效记者:亚洲空气质量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各国遭遇的空气污染物问题是否有相似之处?彭艳:非常感谢您邀请我与您对话。历任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国项目总负责人。
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项目办公室环境与减贫、可持续生计部门项目官员。世界各国虽然大都运用污染指数或空气质量指数来解读空气质量,但传递的信息内涵由于标准污染物涵盖的类别和监测细节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我们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参照欧洲标准,确立了国Ⅰ~国Ⅳ标准。相信亚洲各国政府官员能通过他们共有的专业知识和政治智慧,寻找到加速区域间合作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希望这些基于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本判断,能促使不同层面的决策者下定决心,超越短期的部门和行业利益,做出具有长远眼光的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正确决策。
认识到这一需求,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牵头携手包括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在内的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清洁空气管理评价工具。因为,我们的二级标准仍然对健康存在威胁。有了这个共识,决策实施的彻底性才有保障。业界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思路主要有三:第一,在严格单车排放标准的同时,必须限制机动车总量增长。
从亚洲213个城市的监测数据看,SO2对很多亚洲城市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工业区周边的城市。全称是《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空气质量准则(风险评估概要)》。
毕竟国家之间在空气质量管理领域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在空气质量管理领域的步伐又大又快,世界对中国的期望也不同,中国自身的目标也是以发达国家空气质量管理为借鉴的。一方面,我们的千人机动车保有量(机动化指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
因此,我们不能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而满足。只有大家达成共建宜居城市、齐心为蓝天的共识,才能使这些合作协商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机动车数量的扩大是打造宜居城市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绝大多数城市年均PM10浓度的平均值为89.5g/m3,为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4.5倍。整个工具由excel表格组成,把城市不同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都系统地反映在这个工具里。像我们常常谈部门之间的协商机制和合作机制。
记者:除了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打分的项目之外,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心在中国目前还开展了哪些项目和合作?彭艳:我们在中国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通过培训、研讨和试点等活动,协助中国城市系统地分析诊断其空气质量管理的特征,并识别有效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同时减排的政策措施。我们很高兴看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城市的环保官员,都对这个工具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使用它在城市进行不同时间段的自检,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氧化氮从234个亚洲城市的监测数据看,情况相对好一些。同时,确立跨国的制度性安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一种针对单车的防治措施,确实对颗粒物排放的降低发挥了有效作用。城市之间、省市之间进行的这些合作,将有利于当前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目前正在筹划全国绿色货运项目。这种排名虽然能吸引眼球,便于对城市产生压力,但它提供的是主观和不完全的信息,即存在科学上的质疑,也不利于反映城市做出的努力,更不利于鼓励和指导城市有针对性地找准努力方向。正因如此,亚洲国家政府间空气质量对话会议从2006年在印尼日惹市第一次成功召开以来,迄今已经是第三次会议了。记者:改善亚洲空气质量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彭艳:亚洲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的挑战涉及多方面。
我想谈一个基本判断:亚洲各国在改善空气质量领域有了一定成效,但亚洲城市的空气质量仍然严重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齐心协力、长期不懈地以科学的态度寻找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的济南市和杭州市也参与了测试。
在预见到城市快速发展趋势的同时,我们也对亚洲的机动化程度持续关注。我本人不是工程师,不能随便发表议论。
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频率的措施难以彻底落实,从而严重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人们却感受不到实际情况的改变。
这里的关键词是齐心、科学、长期和有效。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值这个水平上,人口的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会增加,这个结论具有95%以上的可信度。英国ERM中国公司环境、安全与健康达标审计顾问,法规与社会战略部门负责人。所以,做好大决策是新一代公共政策决策人的历史责任。
因此,政策或技术解决方案可能部分重叠,例如能源效率及燃油效率的提高方案等。我们这个团队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组织研究并发布了一系列移动源防治的指导性意见。
点击三焦点关注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空气治理关键思路引入更加科学的关注点记者: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氮氧化物纳入受控物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将在十二五期间共同成为总量控制污染物。为什么对话?2010年亚洲更好空气质量大会(BAQ2010)于11月9日~11日在新加坡召开。
我们已经在亚洲8个城市进行了测试运用。也非常希望国内的各机构和城市,充分运用我们这个平台,使引进的专家更具有针对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